姜明姬 - 韓國 (b. 1947)

 

生于1947年韩国大邱的姜明姬,以她所创作的大自然画作,显现出一种无垠而纯粹的感性。在画布上,她以色彩、线条和图形描绘大自然里的存在与虚无,作品散发出一种愉悦的感染力,从而改变着周围的氛围。姜明姬同时也是一位多产诗人,这两种不一样的创作媒介让她可以捕捉世界百态,从而建构起一种超越物质的表现方式。 

自幼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,姜明姬长期探索自己与自然的关系,进而演化为在画布上的一种象征神圣的光与影。一生致力于传统东方绘画的哲学与技法研究,将学术性与艺术实践融为一体。 

从戈壁沙漠到巴塔哥尼亚冰川,姜明姬走遍世界各地寻找美学灵感。旅行对于她来说,是重新发现绘画本质的一种特殊方式。她常常独自携带几支画笔和一些画布外出,回到工作室后便以大型画作记录旅途中的浩瀚风景与深刻记忆。姜明姬曾游历欧洲各国,观察不同文化,这些经历持续丰富她的创作,并赋予作品多元国际的视角。 

姜明姬长期往返于韩国与法国之间,曾在首尔大学美术学院修读美术学系,并于1972年移居法国。最初定居在靠近艾克斯-普罗旺斯(Aix-en-Provence)的小镇加尔达讷(Gardanne),在那里一边学习法语,一边积极进行艺术创作与研习。早期在法国的作品大多描绘对于韩国的记忆,并反映了离开祖国前的政治环境,正如她所言:“我虽然身处在法国,但心灵和灵魂却仍留在韩国。” 

随后,姜明姬与丈夫林世泽在巴黎西北部克利希广场附近安顿下来,并在此开设工作室。经过数年巴黎的生活熏陶,她开始尝试绘制城市街景。1980年代,移居至罗亚尔河码头(Quai de la Loire),将创作重心转向自然景观。罗亚尔河码头位于巴黎十九区,是繁华都市中的静谧河畔地带。每天清晨醒来时,姜明姬都被巴黎的美景所打动,光影的变化也融入她的艺术之中。她每天提起画笔,根据每日的光线与天气情况创作,画面常随光影演变,有的作品甚至耗时数年方才完成。 

当姜明姬开始在法国展出她的画作时,赢得了众多知名艺术家、诗人和作家的赏识,并与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,如赵无极、彼得·科瓦尔斯基(Piotr Kowalski)、吉尔·艾劳(Gilles Aillaud)、雅蓝·朱佛瓦(Alain Jouffroy)及多米尼克·德维尔潘(Dominique de Villepin)等人。1980年代末,她在世界各地举办了多个诗词诵读研讨会及个人和群体展览,包括巴黎龐比度艺术中心(1986)、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(1989)及北京皇城艺术馆(2011)等地。1981年,她与丈夫林世泽共同创办了首尔美术馆,这是韩国首座由艺术家创办的当代美术馆。1993年,她还参与了在韩国大田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联展《未来那边》及相关座谈会。 

姜明姬现居韩国济州,在工作室中继续创作,敞臂迎接大自然所蕴藏的美。